SVPN微型安全内核
(硬件资源占用极小,可直接嵌入通讯模组或ARM芯片,实现安全升级)
SVPN 技术支持轻量级密钥功能,硬件资源占用最小仅需5M,是一种可嵌入5G通信模组或其他模组的微型安全内核,
可快速实现通信模组与边缘计算网关或服务器端安全网关之间的虚拟安全专网技术。
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通信模组或ARM芯片。
SVPN 技术是一种可嵌入5G通信模组或其他模组的微型安全内核,可以实现通信模组与边缘计算网关或服务器端安全网关之间的虚拟安全专网技术。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通信模组或ARM芯片。 SVPN 微型安全内核是基于IPK标识公钥体系完全自主研发,不依赖于第三方安全库,对硬件资源占用小,可嵌入5G通讯模组,让5G设备轻松成为一个微型的安全VPN网关,可实现5G设备间及5G设备与云端的虚拟安全通道。 SVPN技术特性如下: 1、支持国密SM2、SM3和SM4密码算法; 2、基于IPK标识公钥技术,标识即公钥,支持离线认证支持点对点的认证与加密,轻中心化安全体系 3、兼容PKI CA体系,可实现增量轻终端与业务系统原安全体系的融合 4、完全自主研发,占用资源小,可植入单片机等有限资源的物联网终端、通信模组透明加密与认证,协议层安全,无需改造业务设备或系统 |
|
“我方识别”的主动防御
“以静制动”的安全服务
指令加固授权执行仅需2-5ms,服务器一次处理小于1ms,满足物联网快速响应需求
基于IPK标识公钥技术,从系统应用最小的指令单元入手,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指令加固的安全策略。可为物联网应用建立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实现对系统执行的每一条关键指令进行安全加固。无论系统中病毒或木马如何增加,也无论系统是否加载了其他安全手段,在原有系统安全策略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了系统整体安全防御性能。
INS指令加固的基本原理为:应用终端每次接收指令时,首先验证、检查指令的签名以确定指令发送过程未被篡改,同时会检查该指令是否被伪造发送,还会检查发送指令方的身份是否合法,发送的指令是否符合系统约定的时效。这些检查都是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整个过程仅仅需要几毫秒的时间,完全不会影响系统应用的正常执行。IPK安全技术将安全防御与系统应用进行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无须再增加过多的安全防御设备。在受到攻击时,应用系统将实施主动防御,杜绝非法的入侵。
轻量级密钥技术(IPK)
IPK轻量级密钥技术由华北电力大学物联网工程教研室主任魏振华博士及其安全团队,共同创立的一项标识公钥体制的安全技术。IPK全称为Identity Public Key,即标识公钥安全技术,是一种轻量级密钥技术。IPK的提出,为物联网安全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一种更灵活、有效的安全认证技术。
IPK基于标识公钥密码技术,实现了标识与密钥的关联,解决了公钥体制下的公钥分发和公钥真实性证明的难题。IPK与PKI一样,都属于非对称的公钥密码体系。但IPK与PKI不同的是,IPK构架的安全体系中不需要数字证书机制,而是将物联网体系中的标识作为演算并分发公/私钥的因子,公钥计算的过程也是公钥真实性证明的过程,IPK是一种安全自证体系。IPK基于标识算法技术支撑的鉴权和加解密的高效性,使得IPK技术部署于物联网具有先天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