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SAAS物联网安服平台
(提供一站式安全接入服务)
INS SAAS物联网安全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主密钥生产及物联网安全接入服务,
将专业的安全变得简单、快捷、方便。
用户可以迅速完成业务的安全部署,实现应用的主动防御。
用户密钥的生产、管理及授权:用户可采用平台提供的密钥生成管理工具生成密钥并实施管理,为接入物联网的设备进行密钥分发。密钥分发可支持在线和线下两种方式。
设备接入身份认证与授权:对接入物联网应用的所有设备实施认证,识别系统内合法的终端、设备与系统,保障接入物联网的合法性。
敏感数据的加密传输:保障物联网应用数据传输的加密或转存,确保发送或接收到数据的机密与安全,诸如:采集数据的加密上传、在线系统OS升级、故障申告和处理、在线的人工服务等。
实施安全策略,为应用提供有效风控手段:通过安全与应用的结合,建立物联网应用的主动防御体系,配合指令和数据传输的合法性,向用户提供准确的风险提示与风控预警。
云端系统指令的安全加固与授权:
指令发送方的身份鉴权:识别系统指令发送方是否正确、或是否合法授权;识别系统平台所发送或推送的应用信息的可靠性;
指令防篡改:对关键键控制指令进行数字签名,确保接收方接收到正确指令,防止恶意攻击;因指令可能含有运行参数,需同时确保加解密速度;
防重放攻击:指令传输过程,基本上通过无线链路,易被截获,防止黑客复制指令后重发;
|
“我方识别”的主动防御
“以静制动”的安全服务
指令加固授权执行仅需2-5ms,服务器一次处理小于1ms,满足物联网快速响应需求
基于IPK标识公钥技术,从系统应用最小的指令单元入手,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指令加固的安全策略。可为物联网应用建立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实现对系统执行的每一条关键指令进行安全加固。无论系统中病毒或木马如何增加,也无论系统是否加载了其他安全手段,在原有系统安全策略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了系统整体安全防御性能。
INS指令加固的基本原理为:应用终端每次接收指令时,首先验证、检查指令的签名以确定指令发送过程未被篡改,同时会检查该指令是否被伪造发送,还会检查发送指令方的身份是否合法,发送的指令是否符合系统约定的时效。这些检查都是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整个过程仅仅需要几毫秒的时间,完全不会影响系统应用的正常执行。IPK安全技术将安全防御与系统应用进行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无须再增加过多的安全防御设备。在受到攻击时,应用系统将实施主动防御,杜绝非法的入侵。
轻量级密钥技术(IPK)
IPK轻量级密钥技术由华北电力大学物联网工程教研室主任魏振华博士及其安全团队,共同创立的一项标识公钥体制的安全技术。IPK全称为Identity Public Key,即标识公钥安全技术,是一种轻量级密钥技术。IPK的提出,为物联网安全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一种更灵活、有效的安全认证技术。
IPK基于标识公钥密码技术,实现了标识与密钥的关联,解决了公钥体制下的公钥分发和公钥真实性证明的难题。IPK与PKI一样,都属于非对称的公钥密码体系。但IPK与PKI不同的是,IPK构架的安全体系中不需要数字证书机制,而是将物联网体系中的标识作为演算并分发公/私钥的因子,公钥计算的过程也是公钥真实性证明的过程,IPK是一种安全自证体系。IPK基于标识算法技术支撑的鉴权和加解密的高效性,使得IPK技术部署于物联网具有先天的优势。